哈局五六十年代哈尔滨铁路局的机务段主要有以下几个:
- 哈尔滨机务段:建于1898年,是哈局历史较为悠久的机务段之一。在五六十年代,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,配属机车类型不断发展,1966年配属国产大功率前进型货运机车。
- 三棵树机务段:1932年建立,将呼海铁路的松浦机务段并入。1959年配属中国自产新型机车——人民型客运机车,主要承担客运任务,兼顾部分货运列车牵引任务。
- 牡丹江机务段:其前身是1935年成立的牡丹江铁道机关区。建国后成为主要的蒸汽机车大修厂,60年代末、70年代初产能达到顶峰,每年可大修蒸汽机车500台。
- 齐齐哈尔机务段:当时也是哈尔滨铁路局的重要机务段之一,承担着齐齐哈尔及周边地区的铁路运输牵引任务以及机车的检修、维护等工作。
此外,可能还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或在特定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务段,如南岔机务段,绥化机务段等,承担着哈尔滨至绥化等区间的机车交路任务。
沈局
五六十年代沈阳铁路局的机务段主要有以下这些:
- 沈阳铁路分局:沈阳机务段、苏家屯机务段、皇姑屯机务段、灵山机务段。
- 大连铁路分局:大连机务段、瓦房店机务段、大石桥机务段。
- 丹东铁路分局:丹东机务段、本溪机务段。
- 长春铁路分局:长春机务段。
四平机务段的前身是长春机务段四平分段。但在五六十年代,它还未升格为独立的机务段。
据资料记载,四平机务段始建于1928年。1942年,公主岭中东铁路机车修理库撤销,相关业务可能有所调整。上世纪80年代中期,原长春机务段四平分段经过扩编后,升格为四平机务段。
太原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太原铁路局的机务段主要有太原机务段、太原北站机务段。此外,根据相关资料,当时可能还有临汾机务段、大同机务段等。
太原机务段位于原正太街太原车站北侧,解放初期有法、德、日杂牌窄轨机车70余台,主要担当南同蒲线太原至介休、临汾客货列车的牵引任务。太原北站机务段1933年随北同蒲的修建而建段,1940年4月由窄轨改为准轨,使用日本产的斯洛5型机车,担当石太线太原至石家庄,北同蒲太原至宁武及太原至蒋村、太原至白家庄支线的客货列车牵引任务。
北京局
五六十年代北京铁路局的机务段主要有以下几个:
- 丰台机务段:其历史可追溯到1892年,是北京最早设立的机务段之一。1951年北京机务段在丰台设置了以维修C型蒸汽机车为主的机务分场,1956年成为“京广线机车车辆检修基地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1959年建成投入使用,是当时中国铁路唯一的大型机车检修、维修、保养基地。
- 南口机务段:始建于1905年,1956年1月张家口铁路运输分局撤消,南口机务段随隶属于北京铁路管理局北京分局管辖。1958年9月,北京铁路管理局改称北京铁路局,南口机务段属北京办事处管辖。该段在50年代末期开始对上煤、上砂和清灰设备进行改造,兴建了机械化煤塔和风力砂塔。
- 唐山机务段:始建于1882年,成长于二十世纪初,在五六十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,为铁路运输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此外,当时可能还有一些规模较小或承担特定任务的机务折返段等,如西直门折返段(1958年并入南口机务段)、永定门折返段(1962年划归南口机务段)等。
济南局
五六十年代济南铁路局的机务段主要有济南机务段和兖州机务段。
- 济南机务段:始建于1904年。在五六十年代,这里成立了全路第一个机车包乘组,开展了“死机复活”“满超五”等群众性生产运动,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当时的机车以蒸汽机车为主,司机们工作条件艰苦,要负责添煤、加水等繁重体力劳动。
- 兖州机务段:在当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1958年,兖州机务段的一些蒸汽机车司机响应国家号召,支援大西南的成都铁路局三线建设。
南昌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南昌铁路局主要有以下机务段:
- 南昌机务段:其前身为1938年6月成立的浙赣铁路局机务第四段,1949年8月改名为南昌机务段。1952年2月撤销,改设为南昌机务驻在所(折返段),归属于九江机务段。
- 向塘机务段:成立于1950年4月11日,位于南昌县向塘镇向铁北大道61号,是一个集客货运输牵引、机车整备于一体的综合型机务段。在1955年12月曾荣获南昌铁路局管理局优胜红旗第一名。
此外,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相关机务段的设置和归属可能存在一些变化和调整。例如,1951年2月19日南昌机务段撤销后到向塘成立向塘机务段,为二等段。
五六十年代昆明铁路局的机务段主要有昆明机务段。
昆明机务段始建于1965年,原名杨方凹机务段,主要承担贵昆线客货运列车拉运和调小作业。建段初期条件艰苦,职工们从各地汇聚而来,艰苦创业。当时运用和检修的主力机车为蒸汽机车,后来逐渐过渡为内燃机车、电力机车。
呼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呼和浩特铁路局主要有以下机务段:
- 集宁机务段:始建于1955年,承担着呼铁局重要的运输牵引任务。在当时,它的机车数量不断增加,业务范围逐渐扩大,为地区铁路运输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- 包头西机务段:其前身尔甲亥机务段成立于1958年。成立两年之际,面对包钢大规模建设和包兰线开通后运输生产带来的压力,段领导班子提出创建特色班组扛红旗的思路,后来诞生了全路第一台命名为“共青团号”的机车组。
- 呼和机务段:当时也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。1956年,有支援大西北的火车司机长调入该段,后来还成立了党支部。
此外,1958年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,可能也有一些与该线路相关的机务段业务调整和发展,为铁路运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西安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西安局主要的机务段是西安机务段。
西安机务段始建于1934年,解放前曾称为长安机车厂、长安机务段等。当时,西安机务段的机车多为老旧的“万国造”,被戏称为“联合部队”。
1959年1月,西安机务段成立了“钢人铁马”631机车乘务组。在第一任司机长苏金河带领下,组员们用时三个月将解放型631号蒸汽机车从一台“破牛车”变成了全局的标兵机车。1964年5月,631机车组被陕西省总工会命名为“钢人铁马”。
此外,在五六十年代,西安机务段还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,为铁路运输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例如,1949年10月2日,西安机务段第一台老式进口机车抢修完毕,被中共中央命名为“人民政协号”,见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到来。
郑州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郑州铁路局主要有郑州机务段、新乡机务段和洛阳机务段。
- 郑州机务段:其前身为1906年设立的京汉铁路机务大厂。1949年,平汉陇海路两个机务段合并为郑州陇平机务段,同年4月更名为郑州机务段。1958年9月,“郑州机务北段”成立,原“郑州机务段”改称为“郑州机务南段”。50年代中期,国产解放型和胜利型机车陆续配属该段。1958年底,首批人民型机车配属给郑州机务段。
- 新乡机务段:在1952年,铁道部调整郑州铁路局机车交路,撤消了安阳、开封等机务段,新乡机务段担当起郑州至安阳间185公里的货运机车交路。
- 洛阳机务段:1953年,洛阳机务段担当郑州至洛阳、洛阳至陕州的交路。
上海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上海局主要的机务段有上海机务段和南京机务段:
- 上海机务段:其前身上海机车厂始建于1905年。1917年沪杭铁路接轨沪宁铁路后,西车房设立。抗战期间被日方更名为上海机关区,抗战胜利后改称上海机务段。1953年,主要机型调整为胜利(SL)6型客运蒸汽机车、KD7型货运蒸汽机车以及KD5型调车蒸汽机车。1954年起,21台经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翻新改造的KF1型大型蒸汽机车配属该段,成为主型客运机车。
- 南京机务段:从1950年的上海铁路局南京机务段司机纪念章可知,当时南京机务段已存在。它承担着南京及周边地区的铁路运输牵引任务,对沪宁线的铁路运输起着重要作用。
此外,当时可能还有一些其他较小的机务段或机车整备场所,为上海局的铁路运输提供支持。
广州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广州局主要有广州机务段和韶关机务段:
- 广州机务段:始建于1951年1月。当时主要负责蒸汽机车的检修和维护工作,为铁路运输提供保障。
- 韶关机务段:其前身为韶州车房,建于1916年。1949年12月后以客运列车牵引任务为主。1950年,配属蒸汽机车20台,1958年增加到30台。1965年,货物列车牵引改为苏制FD型大功率蒸汽机车,客运列车使用国产建设型蒸汽机车。
南宁局机务段
南宁机务段成立于1951年1月17日,是当时南宁局主要的机务段。
成立之初,南宁机务段接入第一批KD5型蒸汽机车12台。1953年5月,柳州铁路管理局编制夏季客、货运机车交路图,黎塘—南宁、南宁—凭祥区段由南宁机务段ㄇㄎ11型机车担当。到1962年,配属JF11型12台、KD6型5台、PL9型2台、KD51型2台,共计21台。这些不同型号的蒸汽机车,承担着当时南宁局管内的客货运输牵引任务,为地区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成都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成都局主要有成都机务段和马角坝机务段:
- 成都机务段:1952年5月1日,成都机务段筹备组在隆昌机务段驻在所成立,同年11月1日正式成立,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驷马桥。1953年7月3日,被重庆铁路局确定为三等机务段。当时主要负责成渝铁路等线路的运输牵引任务,设备和技术相对简陋,人员队伍逐步组建。
- 马角坝机务段:建于1955年,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马角坝镇。因宝成铁路建设及山区铁路运输需求而设立,当时宝成线上运行的基本是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,由于山区铁路坡度大,列车到达马角坝站后通常要进行减轴、加挂补机、更换机头等作业。1969年6月,马角坝机务段迎来全国第一辆正式命名韶山1型电力机车,同年10月20日,宝成线广元—马角坝区段电气化通车。
乌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,乌鲁木齐铁路局主要有柳园机务段。
柳园机务段在上个世纪60年代是铁道部筹建的全路最早的三个内燃机务段之一,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完全配属内燃机车的机务段。它位于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的交界之处,地理位置重要。当时,许多铁路内燃专业人才汇聚于此,在艰苦的环境下扎根边疆,为铁路运输事业奉献力量。
1968年,一些来自北京的学员分配到柳园机务段,成为内燃机车见习副司机。1975年,乌局柳段东风型内燃机车1286《三八号》包乘组正式成立,这是一个按男包乘组规定成立的全女子包乘组。
武汉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武汉地区的机务段主要有江岸机务段和武昌机务段。相关介绍如下:
- 江岸机务段:始建于1898年,1906年易名为江岸机车房,1928年改名为机务第3总段第7分段,1945年改名为汉信机务段,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,改名为江岸机务段。当时配属的是进口小型杂牌蒸汽机车,担当京汉铁路南端的玉带门至广水、信阳区段总计210公里的客、货牵引任务。
- 武昌机务段:始建于1917年,时称湘鄂段一车房。1950年改名武昌机务段,属衡阳铁路管理局。1957年,武汉长江大桥建成,原武昌至岳阳间客车牵引任务交由江岸机务段担任,货物列车牵引区间延长至江岸站。1958年,因徐青工业支线建成,武昌北支线延长为武大铁路(后武九铁路),该段开始担当武大铁路上客货列车的牵引任务。
兰州局机务段
五六十年代兰州局主要有以下机务段:
- 兰州西机务段:1952年3月建段,当时称兰州机务段。建段初期,配属的主型机车是JF型蒸汽机车,先后经历了FD、建设、解放、前进等多种机型。1958年10月,王异凡到兰州西机务段时,全段只有20多台车,一个段长室和一个运转车间,条件较为艰苦。
- 天水机务段:其前身为1949年8月13日成立的宝天(天水)机务段。1952年10月1日天水、兰州铁路通车前,该段承担了首通庆典列车牵引机车的“精检细修”任务。20世纪70年代,作为“兰局机务第一段”,是路局机务架(中)修基地,曾创多项部、局全路机车架修技术指标第一。
- 打柴沟机务段:1962年,兰新铁路铺轨至乌鲁木齐西站,打柴沟机务段逐渐发展。当时这里只有工程局修筑铁路时留下的简易工棚,交通闭塞,环境艰苦。16岁的杨世成就在此参加工作,一开始在检修车间从事蒸汽机车锅炉检修工作,1965年成为一名蒸汽机车司炉工,往返于打柴沟至兰州的铁道线上。
青藏铁路公司机务段
20世纪五六十年代,青藏局主要的机务段是西宁机务段。
西宁机务段始建于1959年10月。当时条件艰苦,承担着西宁至兰州、西宁至格尔木及茶卡支线、哈木支线、宁大支线的客、货运输任务。早期以蒸汽机车为主,司机们工作强度大,要手动投煤来为机车提供动力。由于青藏线高寒缺氧等恶劣的自然环境,给机务工作带来诸多困难,比如水的沸点低,蒸出的馒头不易发酵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